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青色和紫色贝壳的7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紫色梨形环棱螺贝壳中铁(Fe)、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青色贝壳。青色贝壳中钾(K)、镁(Mg)、锰(Mn)的含量显著高于紫色贝壳,钠(Na)、锶(Sr)、锌(Zn)元素含量在两种壳色贝壳中差异不显著。贝壳中Fe含量和K、Mg、Mn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Sr、Zn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K、Mg、Mn、Na的四种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临床致病菌对传统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威胁,由此驱使人们开发新的抗菌药抑制这些致病菌。该试验通过Sephadex G-75凝胶层析和超滤离心制备绘环棱螺肝中粗提物,用琼脂糖弥散法初筛抗菌活性物质,研究该淡水螺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绘环棱螺肝中分子量在10 kDa的小分子部分的粗提物,对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呈现一定的广谱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铜锈环棱螺对2种不同水体中CODMn、叶绿素a、NH3-N、NO3-N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对于水体中的CODMn、叶绿素a、氮、磷等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放养密度、水质肥瘦度、培养时间等3个因素对其去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放养铜锈环棱螺密度与其耗氧速率呈正相关;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呈现同步降低的规律,但在培养后期(7 d后),2组不同肥瘦度水样中叶绿素含量均下降不明显,即消除率降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水样中的COD含量普遍有所增加;NH3-N和NO3-N的去除率在一定条件下与放养密度、水质肥瘦度以及培养时间存在差异性。因此,针对不同肥瘦度的水体,不同的水质指标,应该选择不同的投放密度以达到比较满意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国标方法对浙江地区的河蚬、环棱螺和圆田螺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进行评价,以期为贝类的营养研究、饲料生产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环棱螺和圆田螺的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较为接近,而糖类的含量有较大差异;河蚬与环棱螺和圆田螺在主要营养成分组成方面差异较大。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3种淡水经济贝类均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缬氨酸和异亮氨酸。此外,谷氨酸含量远高于其他氨基酸,环棱螺中高达115.88 mg/g,圆田螺中也高达98.68 mg/g,2种螺肉的呈味氨基酸接近,含量均达40 %以上。环棱螺和圆田螺的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53.28 mg/g 和561.67 mg/g,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均在35 %左右,与WHO/FAO模式推荐的模式(35.38%)接近。因此,3种淡水经济贝类软体部分的营养组成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均衡,具有较好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淡水沉积物中人工纳米颗粒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态毒性的影响,以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为受试生物,采用沉积物慢性生物测试研究了非毒性浓度的不同管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两种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三氧化二铝纳米颗粒Al2O3-NPs和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NPs)存在条件下不同浓度2, 2', 4, 4'-四溴联苯醚(BDE-47)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管径大小的MWCNTs不影响低浓度(100 ng·g-1) BDE-47对铜锈环棱螺的毒性,但显著降低较高浓度(500、2000 ng·g-1)BDE-47对铜锈环棱螺的毒性,小管径MWCNTs对BDE-47毒性的影响稍大于大管径MWCNTs;Al2O3-NPs和TiO2-NPs对低浓度BDE-47的毒性没有影响,但显著增加较高浓度BDE-47对铜锈环棱螺的毒性,TiO2-NPs对BDE-47毒性的影响略大于非毒性浓度Al2O3-NPs.这表明,沉积物中不同种类和类型的纳米颗粒对有机污染物生态毒性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快速准确鉴别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铜锈环棱螺(B.aeruginosa)与角形环棱螺(B.angularia),本研究采用多种形态度量法,对梨形、铜锈与角形环棱螺的外部形态可量性状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三种环棱螺成体中,梨形环棱螺的体高和体宽均大于铜锈环棱螺和角形环棱螺,而铜锈环棱螺和角形环棱螺在体高上差异不大,但在体宽上角形环棱螺显著大于铜锈环棱螺。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高达92.62%,这三个主成分主要反映躯体外部轮廓、体高和体宽,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75.06%,表明躯体外部轮廓是区分三种环棱螺类的主要依据。判别分析结果显示,角形环棱螺、梨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判别函数的综合判别率高达99.3%。  相似文献   
7.
把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暴露于3组不同成分的微藻悬浮液中[蓝藻组:只投喂产毒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混合藻组:50%四尾柵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50%产毒铜绿微囊藻;对照组:只投喂四尾柵藻],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藻液和螺肝组织中的藻毒素浓度。结果表明,藻液中包括藻相和水相的总微囊藻毒素(MCs)浓度分别为:蓝藻组(36.34±4.12)μg·L-1;混合藻组(18.69±2.12)μg·L-1;对照组未检出。在喂食暴露的前6h内,混合藻组和蓝藻组螺肝组织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持续增长,而后出现下降趋势;第12h更换藻液并将微藻浓度调整至初始值后,肝组织中MCs含量又迅速回升。同期螺肝细胞DNA损伤指标彗星尾长(TL)、彗星尾距(TM)和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Tail DNA%)也随螺肝组织中MCs含量发生相应变化,各项DNA损伤指标均在产毒微囊藻喂食暴露6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各项指标值有所回落,但第12h更换藻液后,DNA损伤再次加剧。整个实验期间(24h),混合藻组和蓝藻组的DNA损伤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混合藻组均显著高于蓝藻组。说明铜锈环棱螺经产毒微囊藻喂食暴露后,其肝组织细胞的DNA受到损伤,且螺肝组织MCs积累越多,DNA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太湖地区不同水生植被生境下环棱螺的生存状况,为该地区环境监测提供合适的评价指标。[方法]在太湖虞望河西附近生态建设工程区的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和无植物裸底区3种水生植被生境中放养等密度的环棱螺,测定环棱螺在蓝藻爆发阶段和非蓝藻爆发阶段的存活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P450酶浓度,并分析所测指标与湖水氨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蓝藻爆发阶段,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和无植物裸底区环棱螺的存活率分别为0%、55.2%和89.3%,SOD活性表现为先降后升,MDA与SOD变化趋势相反,P450酶则不断下降;在非蓝藻爆发阶段,3种生境环棱螺的存活率分别为90.6%、98.8%和99.5%,SOD活性先降后升,MDA则为先升后降,P450酶的变化没有规律。2个阶段中环棱螺SOD活性与湖水氨氮含量均显著负相关,MDA只在非蓝藻爆发期与氨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450酶与氨氮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这表明用环棱螺评价水生植被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时,P450酶活性并不是合适的指标。[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地区的环棱螺体内SOD活性可以作为评价生境的指标,MDA可作为非蓝藻爆发阶段检测氨氮含量的指示物,但P450酶不能作为该地区3种生境环境污染早期诊断与预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几种环境因子对梨形环棱螺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导了腹足类软体动物梨形环棱螺对水温环境因子十分敏感,螺的生长速度和产仔数量随着水温的变化呈正比例的加快和增加,或减缓以至暂时停止生长和产仔;试验结果表明pH值在4.0~9.4都能正常生存,喜偏酸性环境,最适范围为6.0~7.8;螺有较强的耐旱性,当失水率超过30%,开始死亡;96小时半致死浓度Lc502.28pH和10.80pH;当污染区全氮含量达到5.53%时没有梨形环棱螺存在,水域全氮含量不高于3.6%时,均能正常生活,该螺耐污性很强,能栖息于多污性和中污性水域。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田螺科中华圆田螺、中国圆田螺、铜锈环棱螺和梨形环棱螺4种螺的肌肉营养成分差异,评价其营养价值,本研究采用国标法对其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4种螺的肌肉中除灰分外,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肌肉水分以中国圆田螺最高,为81.28%,显著高于其他3种螺,肌肉蛋白质以中华圆田螺最高,为13.11%,显著高于中国圆田螺和梨形环棱螺,肌肉脂肪含量以梨形环棱螺最高,为1.05%,显著高于其他3种螺。肌肉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4种螺的肌肉均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和2种半必需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此外,4种螺的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均超过40%,且谷氨酸含量均远高于其他15种氨基酸。4种螺肉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均在33%以上,其中中国圆田螺和梨形环棱螺在35%以上,与WHO/FAO模式推荐的标准(35.38%)相近,但4种螺EAAI值较低,均不到80分,其中梨形环棱螺的EAAI值最高,达到74.86。本研究表明,4种螺类肌肉营养组成较丰富,氨基酸比例均衡,均属于优质蛋白原。尤其是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具有较好的调味品开发和深加工价值。另外本研究阐明了4种螺成体的营养组成,可为其饲料配制提供参考依据,亦可为居民日常膳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